/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消化内科是江苏省规模最大的省级临床重点专科,现有病区四个,编制床位160张。消化内镜中心两个,其中,本部面积800平米,江北院区面积400平米,技术力量雄厚,开展内镜诊疗技术全面。拥有先进的电子胃肠镜系统、十二指肠镜、超细胃镜、超声内镜、海博刀,磁控胃胶囊内镜,Baxxs射频治疗仪,高分辨测压仪(HRM)。//
/ 消化内科现有临床医师35人,其中主任医师6人,副主任医师5人,主治医师或讲师6人,住院医师17人。主管技师1人,技师1人。公卫医师1人。护士69人,其中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5人,护师6人,护士57人。博士6人,硕士22人 ,留学回国人员4人。先后三次成功举办“消化系疾病治疗新进展国家级继续教育培训项目学术会议”,承办江苏省消化内镜学年会、江苏省消化道早癌学术会议,培训人员达五千余人。在基础和临床研究方面,先后承担了国家、省、部级多项研究课题,相关研究成果通过省、市级鉴定,并获省三等和市一、二等科技进步奖。//
/ 在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上,尤其对胃-食管反流性疾病、早期食管癌、食管平滑肌瘤、消化性溃疡、早期胃癌、贲门黏膜撕裂症、贲门失弛缓症、横径动脉瘤破裂出血、肝硬化、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早期大肠癌、缺血性肠病、胃/小肠/大肠间质瘤、小肠血管畸形、胃/肠道息肉/腺瘤、原发性肝癌、肝囊肿、酒精性/非酒精性脂肪肝、药物性肝损害、自身免疫性肝炎、急/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胆囊癌、胆总管结石、胆管癌、急/慢性胰腺炎、胰腺癌等的治疗有丰富和独特的临床经验。// //
//二、特色技术///
/ 1. 消化道早癌内镜下诊断和治疗(EMR和ESD技术),尤其是食管和胃早癌的ESD技术,居于国内领先地位;//
// /2. 贲门失驰缓症的诊断和治疗技术(POEM);//
// /3. 消化道狭窄的扩张支架治疗(已完成上万例患者);//
// /4.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内镜下治疗(硬化剂、套扎、组织胶技术);//
// /5. 胆胰管疾病的内镜下治疗(ERCP、EST、ENBT术);//
// /6. 超声内镜引导下诊治技术(FNA、CPN、溶瘤病毒和放射性125I 粒子植入技术);//
// /7. 胶囊内镜和小肠镜和双气囊小肠镜技术,诊治各种小肠疾病;//
// /8. 各种原因导致的消化道出血内镜下诊治技术。//
//三、学科带头人介绍///
/ /施瑞华/:消化内科主任、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 曾留学英国Sheffield University和美国Virginia Commonwealth University。//
/现任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全国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分会全国委员,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会临床流行病学协作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江苏省消化病学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江苏省消化内镜学会主任委员,卫生部中国癌症基金会消化道肿瘤防治协作组副组长,卫生部食管癌早诊早治专家组成员, SFDA临床药物研究机构消化基地主任, OMOM胶囊内镜国家“863”攻关专家委员会执行委员;国家自然基金评审专家。江苏省 “135”和“兴卫工程”医学重点人才,江苏省“333”工程重点培养人才。东南大学第二届学部委员(生命科学和医学部)。系《中华消化杂志》、《中华消化内镜杂志》、《中华内科杂志》电子版、《世界华人消化杂志》、《胃肠病学杂志》、《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药学与临床》、《江苏医药》等杂志常务编委及编委;发表中英文论文130余篇(SCI 55余篇,通讯作者30篇,中华系列60篇),主编/副主编专著4部,主持科技部“十一五”支撑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部级课题14项,获省厅级奖项10项。研究成果曾分别在2007年UEGW(巴黎)和2010年和2014年DDW(美国新奥尔良和芝加哥)上作大会发言。//
/
/ 从事临床工作29年,擅长食管高级别上皮瘤变的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已完成食管ESD2000余例,胃ESD800余例,肠ESD300余例,并独创发明“二片法”全周切除术,交替钛夹闭合术,带裙边支架防治食管ESD术后狭窄等国际先进技术。)擅长食管、胃、肠道起源于粘膜下和固有肌层平滑肌瘤和间质瘤的隧道内镜下切除术(STER),全壁层切除术(EFR)等,成功完成STER和EFR手术1000余例。擅长贲门失弛缓症的POEM术(>150余例),大口径支架置入术(>260例),球囊扩张术(>300例)。擅长消化道良恶性狭窄的扩张和支架治疗(已完成近万例)、在消化道出血的内镜下治疗、重症胰腺炎的救治、消化系统疑难杂症的诊治方面有很深造诣。/ /
/
///
/
/
/医护人员合影/ /
/
///
/
/
/医生合影/ /
/
//
/
/